文/Kaori.M.
常常在餐廳看到家長哄孩子吃飯的情景,家長威逼利誘,孩子就是不把飯吃完。或是在等候餐點時,孩子在餐廳裡跑來跑去,把餐廳當操場,而家長忙著大聲責罵孩子。帶孩子外出用餐是一項挑戰,但也是讓孩子學習餐桌禮儀不得不經歷的考驗,為了讓這項過程更加順利,父母要帶孩子外出用餐之前,可以試試看以下四件事:
1. 自己拿餐具吃更專心
孩子的小手可以抓握之後,父母就可以試著讓孩子拿湯匙吃飯。雖然一開始孩子的協調性還不夠,可能會打翻餐盤,或是把食物濺灑出來,但這都是必經的過程,透過自己拿餐具自己吃飯,孩子其實會更專心在「吃東西」這件事情上,因為他也必須很專心很努力才能不把飯灑出來,才能好好舀一口送到嘴裡。這其實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建議父母們一定要有耐心實行,不要因為孩子吃的動作較慢,就寧願餵他,剝奪了他學習的機會。
2. 用餐時間有原則,不延長
記得在我的童年,晚餐是全家人一起吃,三代同堂的餐桌邊有外公、外婆、舅舅、阿姨們,當然也包括小孩子,小孩子並沒有可以邊吃邊看電視的特別待遇,而是必須跟著大人一起吃飯,無形中也養成了一種習慣,知道用餐時間是固定的,不是無限的,小孩子也必須在這段時間內吃完。現在雖然小家庭較多,但我認為讓孩子知道用餐時間跟其他時間不一樣,仍是很重要的觀念。專家建議,對孩子最適宜的用餐時間大概是30-40分鐘,如果孩子沒辦法在這段時間內吃完,可能代表他還不是很餓。當用餐時間結束,就算孩子還沒吃完,父母也應該把碗筷收走。要讓孩子知道,要等到下一次用餐時間才有東西吃。孩子只要餓過一次,就會知道用餐時間內一定要吃飽。父母建立原則後,會發現孩子學得更快。
3. 事前溝通給孩子心理準備
外出用餐有各種不同場合,父母可以幫孩子在家先做好環境和人物的介紹,例如這次要跟我們一起用餐的人是誰,他們的身份稱謂是什麼;另外還有餐廳的位置、在外用餐的規矩等等,以及這次用餐時間可能是多久,用完餐之後是否包涵大人們聊天敘舊的時間。孩子若覺得無聊,可以讓他選擇要攜帶的書。
4. 在家就建立起好習慣
再多的準備都比不上平常在家就養成好習慣,所以每一次在家用餐都應該遵守如同在外面用餐的禮儀,只要父母有耐心、持之以恆的堅持對的原則,孩子一定會學會正確的事,那麼輕鬆愉快的外出用餐時光也就不遠了!
延伸閱讀:
Mr Bean: Royal Bean 豆豆先生:與英國女王共進下午茶(CD有聲書)Level 1
The Perfect Princess Tea Party 公主午茶派對 (CD有聲書)
Charlie and Lola: I Will Not Ever Never Eat A Tomato
Eat Your Peas 討厭的豌豆 (平裝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