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1  

/Kaori.M.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擴大舒適圈範圍的過程,從父母的懷抱,到認識家族各個成員;從家庭,走進幼兒園;從原來生長的城市,到出外唸書、工作……。在擴大舒適圈之前,能夠勇敢的走出去是很重要的,而這樣「走出舒適圈」的能力,其實父母可以幫忙從小培養。以下就提供四種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圈的方式供父母們參考。

 

     1.      多到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

喜歡在戶外活動的孩子,個性比較外向,也較容易適應新環境。父母應讓孩子從小習慣在戶外活動,住家附近的公園、學校的操場、遊戲場等都是很方便的場所,利用假日,還可以進一步到森林遊樂區、海水浴場,親近大自然,不同環境的刺激對孩子的智能發展、五感統合能力發展都很有幫助,無形中也培養了認識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2.      參加優質營隊,認識新朋友

現在坊間寒暑假都有許多營隊,參加營隊除了可以讓父母「放假」,輕鬆幾天以外,孩子也會有很多收穫。除了補習班舉辦的營隊,父母也可以多加考慮其他機關團體舉辦的營隊,營隊的組成更多樣化。參加營隊可以讓孩子認識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拓展人際交遊,也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

 

3.      雜食性的閱讀

人的時間、精力有限,無法親身經驗的地方,就靠閱讀抵達吧!閱讀就像吃飯,什麼都要吃才健康,從小培養孩子「雜食性」的閱讀,不偏廢任何一個領域,各種書都讓孩子讀讀看,才可以培養孩子全人能力,奠定通識教育的基礎,才能對未來有更專精一步的生涯規劃。

 

4.      嘗試多元活動,培養專精興趣

幼稚園到小學的階段,宜讓孩子嘗試多元活動,從中尋找孩子最感興趣的領域,再培養為專精的興趣。很多教養專家鼓勵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問題是,興趣怎樣才算廣泛?太過廣泛是否會「樣樣通、樣樣鬆」?在我認為,廣泛的興趣來自於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啟發興趣的第一步,在一件事情成為興趣之前,讓孩子保有好奇心是很重要的,而在多元嘗試過後,可以讓孩子選取兩樣最喜歡的興趣,一樣發展為專業,朝生涯規劃發展,一樣為業餘興趣,保留精力繼續學習。在就業市場上可以發現,有專精興趣的人更能引起面試官的注意。因此,業餘的興趣也應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專精度,這樣才能持久,也可以為孩子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b3  

Walk This World 世界好好玩(精裝厚頁翻翻書)

 

 

b4  

City Atlas 城市漫遊地圖

 

 

b5  

Chu's First Day at School 熊貓小朱第一天上學

 

 

b6  

All Around the World 環遊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dschool 的頭像
    Kidschool

    Kidschool英語圖書網

    Kid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