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1  

文/盧奕蓁(Powers Music School中小學音樂班鋼琴老師)

 

30年前,一句流行的音樂教室廣告「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帶動了當時台灣經濟起飛下所有家庭對孩子學音樂的期望。我也在這樣的氛圍下,從矇矇懂懂的豆芽菜學習,到台上一場場的演出,這幾十年美好又辛苦的音樂學習歷程,箇中滋味真是冷暖自知。如今,身為人母和老師,最常被問到的一句話就是:你會讓你小孩學音樂嗎?

 

「當然會!」我總是非常肯定的回答,雖然說學音樂的大環境或許不如以往,但是音樂帶給我的回饋卻不是金錢所能買到的。很多父母會抱怨學音樂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親子關係的緊繃,經濟上的考量,課業上的壓力……等等,我想這些雖然或多或少的確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但是就長遠看來,音樂和繪畫一樣,它是提升人類文化水準和精神層面最好的食糧。

 

    其實學音樂不一定是要學樂器,所謂的音樂教育,它是一種你對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相信很多家長們都聽過「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媽媽懷孕期間讓胎兒多聽莫札特音樂會幫助寶寶智力發展,雖然現在國外研究證實其實並無多大的幫助,但是它會刺激胎兒的聽覺。另外,另一項研究也顯示學樂器的孩子學業成績比沒學的好,這是由於訓練的過程會幫助孩子注意力的提升,由此可看出學音樂的好處真是不少。

 

b2  

對於想要培養孩子音樂素養的父母,我覺得環境很重要,不論您是否決定給孩子學樂器,「聽音樂」是一個必要的功課,就像學語文,第一件事就是「聽」,就如同之前所說,我們不一定要學樂器,但你至少要懂得如何欣賞音樂。在學齡前階段,孩子的手指和肌肉還沒有發展完全,我都不建議太早學樂器,但是,多聽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古典,爵士,流行樂甚至最好的教材──兒歌,搭配上不同的故事情境或畫面,藉由唱唱跳跳,增加對音樂的反應和律動感,或是平常在家,利用家中隨手可得的鍋碗瓢盆來做一些簡單的節奏訓練,聽聽不同材質不同音響的區別,或和大人玩拍節奏的模仿遊戲(Copy Cat)……這些都是可刺激聽覺並幫助大腦想像力記憶力的發展。

 

學音樂就像投資理財,越早越好。對孩子來說,音樂欣賞能力是需要從小陪養的,當我們聽到音樂,心情會由內而發的共鳴時,那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一刻,不是嗎?

 

 延伸閱讀:

 

b3  

My First Keyboard Book 寶寶啟蒙鋼琴書

 

 

b4  

Knick Knack Paddy Whack 大樂隊 (平裝CD有聲繪本)

 

 

b5  

Musical Set Sassafras 兒童樂器組

 

 

a6  

Maisy's Band 波波玩樂團(精裝遊戲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dschool 的頭像
    Kidschool

    Kidschool英語圖書網

    Kid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