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aori.M.)
一位媽媽朋友對我說:「當了媽媽之後,時常在公共場合中感受到別人的眼光,因為有時候孩子就是不受控制,遭受到別人白眼。我心裡都想,等你有了小孩就知道!」應該很多媽媽們都心有戚戚焉吧?曾經,自己也是會在公共場合對別人小孩的吵鬧感到不耐煩的人,但現在,已多了一分同理心,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當事人家長也十分為難,嚴厲的制止可能會奏效,但也有可能陷入父母和孩子各執一方的難堪對峙場面。但是想要耐心的引導孩子情緒,卻又無法「馬上」解決孩子的哭鬧,往往讓原本想要理性教養的家長也陷入兩難。
讀了越多教養理論,才發現,原來正確的教養方式都是根源自正確的心態,與其將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的狀況,理解為「孩子的情緒管理問題」,不如理解為「父母在面對孩子時,父母的情緒管理問題」。因此,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挫折?本篇的重點在於跟各位討論父母正確的心態,讓我們一起來檢查自己有沒有下面這四四種心態吧:
一、孩子哭是糟糕的狀況
當孩子一哭,父母往往會慌亂的想制止孩子哭鬧的狀況,但此時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先穩住自己的情緒,才能進一步幫助孩子,想一想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是什麼。如果父母自己也情緒爆炸,那孩子只會更難冷靜下來。父母的冷靜和鎮定可以影響孩子,也可以讓孩子知道,事情並沒有那麼糟,因為爸爸媽媽都還「Hold得住」。建議父母們可以先接受「孩子就是會哭會鬧」這個事實,父母要做孩子的情緒後盾,有時候也應讓孩子適量發洩,再適時轉移他的注意力。
二、「奧客」的心態
有時候在餐廳,因為用餐時間客人眾多,等候餐點時間較長,會看見有些孩子坐不住、玩弄餐具、一直問飯怎麼還沒來。這狀況是否很熟悉?同樣的場景,也有可能會看到大人們自己也等得受不了,而對服務生惡言相向的狀況。可見,有時候連大人都忍耐不了,又怎麼要小孩忍耐?父母應該想想,自己有時候是不是也當了「奧客」?而一個奧客父母,又要怎麼教會孩子忍耐和同理心呢?其實,這些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的狀況,都是學習忍耐挫折的好時機,父母可以跟孩子說:「服務生也很忙呀,廚師也想趕快把菜做好,可是人太多了,沒關係我們再等一下。」教孩子排遣無聊的時光,學習忍耐和同理心。
三、小孩子的挫折都沒什麼大不了
父母常覺得孩子很可愛,因為一點小事就哭得很傷心,玩具壞掉了、蓋好的積木倒了、衣服穿不好、比賽輸了……等等,孩子遇到的挫折在父母眼中的確都是小事,這讓父母有時候會很直接的說:「沒有什麼嘛!再做一次就好了呀!」但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沒有被瞭解,所以為了表示自己有多傷心,有可能哭得更大聲。因此,父母不應嘲笑小孩的挫折,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要知道對現在的他而言,這是一件「大事」。建議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難過,因為你好不容易才蓋好積木……」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他的。要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同理、愛與接納是不變的法則。
四、急於要孩子解決問題
遇到問題感到挫折,所以要解決問題,這看似再明白不過的道理,許多教養文章也舉出步驟,教父母如何帶領孩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父母在這麼做的時候,有時會忘了孩子處理情緒和挫折感需要時間,在孩子還深陷難過的感受時,不要急於讓孩子面對問題,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有挫折感是錯的,這樣教養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會變得比較壓抑,雖然會解決問題,卻不會解決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應給孩子沈澱的時間。陪孩子找出挫折發生的原因,不心急、不比較,然後才是訂立目標,解決問題。
面對遇到挫折的孩子,時時檢查自己有沒有這四種心態,放寬心,你會發現教養變得更容易!
延伸閱讀:
The Great Cheese Robbery 重大乳酪搶劫案
All Mine! 家有小霸王
Elmer and the Stranger 艾瑪與陌生人
I Am So Brave! 我要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