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是這一系列書籍的靈魂人物,從書本封面上,可以看到他是一個活力十足的小男生,他的外表在作者的強調下,除了有馬鈴薯般的大頭,野獸般的雙眼,還有尖銳如動物般的牙齒及手指,看起來有點嚇人,但在孩子的眼裡,David其實是一個滿逗趣可笑,愛調皮搗蛋的孩子,相信很多男孩與女孩在讀完書本內容後,或多或少都會發出似曾相識的會心一笑。David Shannon是這一系列書籍作者,是美國知名的兒童繪本插畫家與文字作家,繪本創作 “No, David!” 得到凱迪克銀牌獎肯定。
No, David! 故事一開始就看到David踩在椅子上,伸長著手想拿到餅乾罐,當然媽媽一定會生氣的大吼:“No, David!” 而David則是一如往常的繼續搗亂,像是滿身滿腳髒泥巴沒先清乾淨就一腳踩進家裡,又或是光著身體就跑到大街上,還有把玩可以吃的食物、用手指挖鼻孔、玩具四處丟都不收拾、在家裡丟球打破花瓶等等,這些會讓媽媽生氣抓狂的壞事,相信很多孩子自己都有過相似經驗,但媽媽生氣歸生氣,心裡最愛的寶貝還是自己的孩子;透過這個故事,媽媽們可以引導孩子自己說說看在圖畫裡看到了什麼,也可以問孩子,覺得David這樣做是正確的行為嗎?媽媽應該生氣嗎?不論是或不是,都應該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媽媽生氣的是孩子所做的錯事和錯誤的行為,媽媽不會因為孩子總是做錯事而討厭孩子,媽媽只希望孩子知道自己哪裡犯錯,媽媽永遠都會愛自己的小寶貝!
David Gets in Trouble,故事中 David在夢裡夢見自己總是闖禍、犯迷糊、調皮又愛搗蛋、肚子餓時吃狗食、欺負小動物、打翻果汁等等,忽然間,他驚醒過來,發現自己做了這麼多錯事,承認自己做錯事,於是哭著說:I’m sorry! 媽媽安慰著David,David終於可以安心睡著。其實孩子只要能知錯,就絕對有改錯與改進的空間。
David Goes to School,故事一樣敘述著David在學校常犯的錯事,但最後因為David知錯能改,在接受合理的處罰後,David終於可以開心回家了!
這一系列故事很適合小學一~四年級孩子閱讀,在小學階段的孩子,雖然說外表上看起來比幼稚園孩子成熟許多,但調皮搗蛋的言行有時比幼稚園的孩子要來得誇張,而且很多孩子容易左耳聽進去媽媽和老師的提醒,但過不了幾分鐘,提醒的話就會從右耳飄出去,因此,常常發現孩子怎麼總是犯相同的錯誤,除了孩子本身迷糊外,也很有可能因為孩子總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是錯在哪裡,所以媽媽應該要耐心了解和找出孩子犯錯的癥結,也讓孩子自己清楚明白,這樣才能幫助孩子了解原來這樣做是不對的、是不可以的;每位孩子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別忘記媽媽自己小時候也是個孩子,所以面對孩子所犯的錯誤,千萬不要失去理智,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您的愛心與耐心教導下,找到自己正確方向前進喔!(文:雪俐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