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1  

/Kaori.M.

 

近年來,親子教養的方式已經從過去的權威式教育轉向理性溝通方式,許多父母都希望當一個開明的家長,然而,開明的教養方式不代表沒有紀律,跟孩子當朋友,也不代表沒大沒小,要怎麼做好親子溝通,才能達到成效,又不傷感情?本篇參考心理專家的意見,提供給父母以下三個建議,供父母們參考:

 

1.使用精簡語句,避免碎唸式的口頭禪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關懷,常不自覺落入碎碎唸式的口頭禪,例如:「快去唸書,再不唸書,你就會」或是「趕快去洗澡,把衣服收一收,不然」,這種碎碎唸令聽者心煩,說者更煩,不但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還會傷害關係,如果是無效的溝通,還不如不要做。父母總是覺得,如果孩子都能乖乖聽話,那就沒有什麼難事了,不自覺的把所有孩子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變成時時刻刻都在「提醒」孩子,孩子卻覺得父母是在「嘮叨」。其實,有些生活常規,應該是父母從孩子小時,就要以身作則,做好訓練,如果孩子進入青春期,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父母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交給孩子自由空間,也給孩子機會去嘗試沒做好的後果,學習自我承擔。而涉及人身安全的大事,如應幾點回家、應即時報平安等原則,可以在跟孩子討論之後,取得共識之後,以「文字」方式寫下來,定為家庭常規,避免重複的嘮叨。

 

2.不落入黑臉、白臉的角色窠臼

很多夫妻由於個性差異,會自行設定誰扮黑臉、誰扮白臉的角色,但這樣的作法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當孩子年紀較大時,也容易投機取巧。而長期下來,扮演黑臉的一方,可能會弄僵親子關係,使扮演黑臉的人遭受較大的心理挫折,而責備、指正的責任全落在黑臉身上,也會使扮演黑臉的人承受沈重的心理壓力,甚至影響夫妻關係。因此,建議父母雙方應先溝通清楚,建立教養的共識,雙方態度要維持一致,避免黑臉、白臉角色的清楚劃分。通常夫妻雙方個性較急的一方,會容易落入黑臉的角色,這時,有自覺的另一方就應該要調整態度,不要在黑臉生氣的時候,與黑臉作對,應該先跟黑臉站在同一立場,在事後再與黑臉一同跟孩子道歉、溝通。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但只要記住一個原則,夫妻雙方都應該培養自覺,時時調整,力求態度一致,並且誠心溝通,才能讓親子溝通達到最大功效。

 

b2  

3.用表達自己的感受代替指責(多使用「我」開頭的句子)

當溝通遇到雙方意見不合時,雙方常常都不自覺的使用了「你」開頭的句子,例如:「你都不聽我說你這樣不對」等等,這樣的語氣會使對方不想聽下去,那麼之後話中的內容也都無法有效的傳達。在心理溝通上有一個很有效的溝通技巧,即是多使用「我」開頭的句子,與其指責對方的不對,不如先向對方表達「我」的感受,例如,與其說「你怎麼還不去睡覺,不怕明天睡過頭嗎?」不如說:「我看到你這麼晚睡,我很擔心。」這樣的方式,會讓聽者較容易接受,也比較不會在溝通一開始就把氣氛搞僵。

 

父母、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個性是很正常的,溝通是一門學問,本來就需要時時的反省和調整,遇到挫折,不需要灰心沮喪,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少一點苛責,多一點包容,才是最重要的原則。與大家共勉!

 

 

延伸閱讀:

 

 

b3  

I Will Surprise My Friend! (An Elephant and Piggie Book)我要嚇你一跳!(精裝繪本)

 

 

b4  

Pigs Make Me Sneeze! (An Elephant and Piggie Book)我對小豬過敏!(精裝繪本)

 

 

b5  

Watch Me Throw the Ball! (An Elephant and Piggie Book)看我丟球!(精裝繪本)

 

 

b6  

My Friend is Sad (An Elephant and Piggie Book)我的朋友心情不好(精裝繪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d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